他是一个脚踏实地、专注工作的人,一生追求的是工作成绩,而非个人名利。
2005年,开国上将李达的女儿李彤妍在回忆父亲时,曾用这句话评价过他——“他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人,不计名分只重工作。”在大多数同事眼中,李达就是一个寡言少语、始终专注于本职工作的军人。开国少将陶汉章曾这样评价李达:“他不善言辞,却擅长保持沉默。”
自从投入革命事业以来,李达一生中的最长职务便是担任参谋。他一直坚守在这一岗位上,并且因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获得了高度的认可。特别是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,刘伯承元帅曾称他为“活地图”。事实上,在中央下达挺进大别山的指令之前,李达便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决策,并在第一时间派人提前侦查好路线。在整个南下的过程中,李达始终走在前线,带领参谋人员提前做好路线侦查,确保部队行动的顺利进行。甚至在刘邓首长的警卫连走错方向时,李达都能迅速识别并纠正,保证部队不偏离预定路径。
更为突出的是,在大别山的征途上,李达对途经的数百个县市如数家珍。久而久之,他甚至能够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,精确背诵出各个地点的名称和路线。邓小平曾感慨:“李达就是一幅活地图,他这一手真是了不起!”
展开剩余84%一次,李达乘飞机从湛江飞往昆明,在途中遭遇雷暴天气,飞机被迫改变航线。虽然机组人员希望他休息,但李达依旧保持警觉,飞机改变方向后,他立刻睁开眼睛,询问:“我们怎么往北飞了?”
秦基伟曾回忆起挺进大别山时的艰难岁月,讲述了李达如何亲自带领参谋人员在敌军前方深入考察、设计方案,确保战略部署无懈可击。在这个过程中,李达还曾多次冒着敌人炮火、空袭的危险,为大部队扫除障碍。正是他不畏艰险的工作精神,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。
李达几十年如一日,全身心投入工作,却从不争取任何荣誉和名利。1980年,当李达从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上退休,中央军委曾提议让他担任顾问,但李达婉言谢绝:“让我当个总参顾问就行了,一样可以为军委和总参提供意见。”
1955年9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军衔制度,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。然而,与许多军官不同,李达对这一荣誉并不感兴趣。评定军衔时,李达的妻子张乃一曾问他:“你能评个什么衔?”李达略作沉思后答道:“可能是中将,也可能是少将,我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还很少。”在得知自己被授予上将时,李达仍然没有特别的反应,继续如常工作,甚至连家里人都没有因此事感到特别。
李达的女儿曾向他询问:“爸爸,你是什么将?”李达淡然一笑,打趣道:“小孩子问这些干嘛?我是什么将?芝麻酱、黄酱!”直到后来,李达的子女才从报纸上得知,父亲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李达始终将工作放在首位,特别是在参谋岗位上。从1934年担任红六军团参谋长起,李达就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参谋生涯。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,他都能细致入微地处理得当。特别是在抗战期间,李达深知司令部建设的重要性,经常强调:“没有健全的司令部,军队建设和任务完成都是空谈。”他对参谋人员的培养也极为严格,不仅要求他们不断接受作战训练,还经常邀请刘伯承和邓小平等前辈讲课,以增强大家的作战能力。
1943年,李达凭借在林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,担任了太行军区司令员,并领导军民开展反击日军的行动。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他依旧严于律己,始终把危险留给自己,把安全留给战士们。正如秦基伟所说:“李达同志的为人处事,处处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光辉。”
李达的亲和力和严格的管理风格,使得部下对他充满敬爱。他的代号“五号”便成了老部下对他的亲切称呼,直到建国后,大家仍习惯以此称呼他。李达一直认为,参谋人员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,他不仅亲自参与参谋的教育,还要求每位参谋每周必须上两次军事课,以确保他们的专业能力。
虽然李达对工作要求严苛,但他也时常表现出宽容的态度。有一次,他收到一封写错地址的信件,他并没有简单忽略,而是特意与寄信人交谈,耐心地告诫他:“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。”在了解对方已经认识到错误后,李达并没有进一步惩罚,而是给予了宽容。
1950年,李达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并继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无论是领导反击战役,还是亲自参与战场协调,李达总是全身心投入,严肃工作。
李达的家风也一直是他自己言传身教的核心。在家里,他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常常自己拣起掉落的菜叶吃掉,甚至在有时会议拖延影响用餐时,依旧用烤馒头片简单充饥。在部队,他要求下属严格遵守接待标准,杜绝任何铺张浪费。1975年,李达在吉林白城视察时,严厉批评了接待单位的奢华安排,强调要保持朴素、节约的作风。
李达不仅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,还严教子女。他教导子女: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为民服务。即使是在建国初期,当他的儿子希望借父亲的影响谋取工作时,李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儿子也应该当农民。”
李达的严谨作风与对家人的要求,深刻影响了他的一家人。李达的大女儿李晖在新疆军区工作多年,军区的领导干部甚至都不知道她是李达的女儿,直到李达亲自前来视察,大家才得知真相。李达始终强调:“不能搞特殊!”
李达的事迹和风范,不仅仅影响了他所在的军队,更影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。直到他退居二线后,仍然坚持参与会议,为国家的建设出力。他始终牢记刘伯承常说的一句话:“无论你当多大的官,要永远记得,权力是党赋予的,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